
BibiGuard产品定位与价值主张的演变
初心:算法陷阱的守护者
当BibiGuard最初诞生时,我们的目标很简单:帮助用户识别并避开B站算法推荐中的情绪陷阱。我们注意到,算法往往会推送能引发强烈情绪反应的内容,这些内容虽然能提高用户的点击率和停留时间,却可能对用户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。
在这个阶段,BibiGuard主要关注于:
- 识别连续推送的负面内容
- 提醒用户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
- 帮助用户避免陷入算法设计的"情绪漩涡"
这是一个重要的起点,但我们很快意识到,仅仅识别问题是不够的。
转变:从被动提醒到主动觉察
随着用户反馈的积累,我们发现一个关键问题:大多数用户虽然知道算法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情绪,却缺乏在日常使用中觉察这种影响的能力。
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BibiGuard的定位:它不应该只是一个被动的"提醒工具",而应该成为用户的"情绪觉察伙伴"。
在这个新的定位下,我们增加了:
- 情绪变化可视化功能,帮助用户直观地看到内容消费与情绪变化的关联
- 个性化的内容价值评估,帮助用户区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和纯粹的情绪刺激
- 浏览习惯分析,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内容消费模式
这些功能不再只是简单地说"这个内容可能有问题",而是帮助用户理解"为什么这个内容会影响我的情绪"以及"我如何能更好地管理这种影响"。
深化:情绪自主的培养者
最近,我们对BibiGuard的定位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。我们意识到,真正的目标不仅是帮助用户觉察情绪变化,更是培养用户的"情绪自主能力"。
情绪自主,意味着用户能够:
- 主动选择对自己有益的内容,而不是被算法牵着走
- 在感受到负面情绪时,能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
- 将B站这样的平台作为丰富生活的工具,而不是情绪的主导者
为此,我们正在开发:
- 触发点分析,帮助用户了解哪些内容会引发情绪反应
- 情绪追溯功能,帮助用户回顾和分析过去的情绪变化
- 情绪周报,提供每周情绪变化的总结和建议
未来:数字世界的心理健康伙伴
展望未来,我们看到BibiGuard的潜力远不止于B站。在一个算法主导的数字世界中,用户普遍面临着类似的情绪挑战。
我们的长期愿景是将BibiGuard发展成为:
- 跨平台的数字内容消费助手,帮助用户在各种平台上保持情绪平衡
- 个人数字健康的管理中心,整合各平台的使用数据,提供全面的健康建议
- 推动算法伦理的实践者,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,促进更人性化的算法设计
价值主张的本质:从工具到伙伴
回顾BibiGuard的演变历程,我们看到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:从单纯的工具,到贴心的伙伴;从解决具体问题,到培养长期能力;从关注单一平台,到关注整体数字健康。
这一演变反映了我们对产品本质的更深理解:BibiGuard不仅是一个扩展程序,更是用户在数字世界中的情绪向导和心理健康守护者。
在信息过载、算法主导的时代,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伙伴,帮助我们在享受数字世界便利的同时,不忘照顾自己的心灵,保持对自己情绪和注意力的主导权。
这就是今天的BibiGuard,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。